<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不到法院、线上调解,她真的是法官吗?

        发布时间:2022-09-05 16:04:04



            “李法官,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这下孩子也能安心学习了,给法院高效、便捷办案点赞!”案件调解结案后,原告小李的父亲李先生就将一面写着“耐心调解促和谐、一身正气好法官”的锦旗送到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须水法庭李晓玲法官手中,感谢法院快速解决了他们的烦心事。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小李在中原区某公园体育场内被高某、吴某、王某、郑某四名未成年人无故殴打。事故发生后,小李的家人第一时间把小李送到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小李头部多处肿胀,左眼眶下壁骨折。随后,公安机关依法对被告四人做出了行政处罚。然而事情过去几个月,双方家长就赔偿事宜一直未能达成协议,李先生以儿子小李的名义向中原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四被告赔偿医药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2211.03元。

            8月30日上午,中原区法院须水法庭李晓玲法官接到案件后,考虑到原、被告双方都是未成年人,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当天上午,李晓玲通过电话分别与四名被告的父母取得联系,沟通中,李晓玲得知,四名被告的家长中,有两人在外地,一人在疫情封控区,不便到院解决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李晓玲建立了微信群,“隔空”进行调解。

            重新梳理了案情经过后,李晓玲一边释法明理,一边逐项列清各项赔偿款的计算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受伤了父母必定心疼。十六七岁孩子容易冲动,做父母的,我们要多注意教育和引导。孩子冲动犯错,我们要帮助认识错误、反思教训。”经过李晓玲一个上午的调解,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四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8000元。

            此时,其中一名被告的家长忽然产生了疑问,“法院会这样办案吗?别是原告找人忽悠咱们”,并私底下将疑问转述给了其他家长。于是四名被告的家长回复法官,“我们明天派代表去法院签字,签完字,我们当场就履行。”

            8月31日,作为四被告的代表,被告王某的家长来法院签字,顺便“核实”法官的身份。在法庭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晓玲法官,王某的家长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一边向李晓玲法官转述了其他家长的“疑问”,一边通过微信督促其他三位家长履行。当天上午,四名被告的家长通过微信转账向原告支付共计8000元赔偿款。随后,李先生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这才有了开头送锦旗的一幕。

            自“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中原区法院须水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强化司法便民利民举措,坚持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智慧法院建设让群众享受便捷司法服务,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赢得民心,通过推进诉源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责任编辑:王莹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