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重要部署。同时,在最后用专门一段对青年予以阐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于怀揣法治中国梦想的青年法律人来说,坚守公平正义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共同建设法治中国是目标,更是理想。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青年法律人的初心就是通过从事法律职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对于青年法律人来说,选择法律职业,就是因为怀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着作《宗教与法律》中提到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法治中国的实现需要法律人的不懈奋斗,更需要青年法律人的不断努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正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名青年人的使命,实现法治中国梦则是每一名青年法律人的使命。青年法律人,要牢记使命,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不负芳华,不忘初心。
心系民众,司法为民;法律的目的重在保护弱者,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保持一种朴素的情感。法律不应当是冷冰冰、干巴巴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不仅来自于法律是惩恶扬善的武器,更是来自于法律人的恻隐之心。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司法正义。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行政审判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来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不仅是行政机关的使命与职责。《行政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即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政审判工作在“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政审判应当始终以“解决行政争议、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和宗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学习,是提升素养的基础,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经济在发展,社会生活中各种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新的形势给青年法律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想在实现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稳,就必须常存好学之心,坚持学习,持续拓宽自身知识层面的广度,深挖学习的深度。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新的法学观点和理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审判业务水平,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促进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整体提升。
廉洁自律,恪守底线;“公生明,廉生威”,坚守廉洁司法,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恪守道德底线、坚持清正廉洁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和基本品质,也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廉洁”是司法人员的立身之本,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完全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以金钱或其他利益作为案件处理的标准,司法公平、公正才能得到保障。作为走在建设法治中国道路上的法律人,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坚守职业良知,严守廉政规定和审判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不为关系所扰,不为权势所迫,堂堂正正办案,干干净净做人,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做到不忘初心。
十九大报告明确全党同志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令人欢欣鼓舞。每一名青年法律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守法律信仰,共建法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