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官,则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终守护者。回顾法治史上着名大法官的成长历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德才兼备,这也是广大民众在感情上对法官所寄予的厚望。
我国历代仁人君子俱把“慎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法官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终守护者,更应该享受孤独的心境。作为法官,虽然不一定必须有“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但应该有“修身、思齐”的职业情怀:独善其身、甘耐寂寞,做一名孤独的法官。
我相信我们法官中的每一员,在第一次面对国徽、天平时,心中充满的只有神圣;在第一次宣读法官誓词时,心中向往的只有公正。那时,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的心灵是纯净的。但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的人内心浮躁起来,国徽、天平、誓词在灯红酒绿中变得摇曳模糊。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愿再甘于寂寞。
法官的寂寞要求法官要净于心。法官的心底应当是纯净的,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听与杂念;法官的心底应当是脱俗的,心里只有法律和事实;法官的心底应当是无私的,不以个人好恶评判,只以公正为最终的追求。法官的孤独,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会当凌绝顶”的境界,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境界。
法官的寂寞要求法官要独于身。法官肩负的使命决定了法官是最寂寞的职业:与他人稍有接触,就有被视为影响司法公正的可能;民众也常常会以法官交往的朋友品行来推及法官的品行。因此,法官在社交中一定要“慎交”。法官只有寂寞,才能从繁杂的应酬、交往中摆脱出来,“躲进小楼成一统”,平心静气地研读法律,钻研业务,公正审判。
法官的寂寞要求法官要甘于贫。法官是人不是神,种种诱惑不时撩拨法官的内心。法官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抵制诱惑,淡漠名利,忠于法律,忠于职责。法官若不甘寂寞,就必然心理失衡,进而沉迷于金钱、物欲,产生腐败,最终导致司法不公。
作为法官中的一员,我会坚守寂寞。也愿诸位同仁都能守住内心的那份孤独,善待寂寞,我深信:这是法官本人之幸,更是人民群众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