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西工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该院3年来在处理医患纠纷案件中的工作情况。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河南法制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上,西工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旗向与会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经市政法委决定并经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2年12月4日研究指定,由西工区人民法院设立医疗纠纷巡回法庭负责全市城区内(不含吉利区)所有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截至目前,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536起,审结359起,调解、撤诉244件,调撤率达到68%。该院的主要做法是:
及时介入纠纷,把握案件走向。医调中心及巡回法庭提早介入纠纷,把握化解医患纠纷的主动权。一旦出现医患纠纷,特别是“医闹”事件发生后,医调中心的调解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疏导。通过“边立案、边沟通、边调解”的方法,即有效的防止纠纷的升级也有利于透彻了解案情,为有效化解矛盾打下基础。如2012年11月一产妇在某医院分娩中死亡,亲属纠集上百人堵门、摆花圈、贴横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工作。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先行介入调解,但因赔偿款额超过权限无法解决。巡回法庭法官闻讯后快速赶到该院,了解双方情况后即开展调解。边与医院一把手联系沟通,边请求市政法委派员协助,从下午两点一直到晚上八点,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次日赔偿款履行完毕。
依托调处中心为助力。与巡回法庭同时设立的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其调解人员由政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退居二线的老领导组成。医疗纠纷发生后,赔偿额在五万元以下的案件直接交由医调中心组织调解。自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处置标的低于50000元的案件400余件。
促成调解网络化。城区内医疗纠纷指定集中管辖后,该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为突出。为了加大调解力度,他们积极探索和实践了诉调对接的模式,借助政法委、卫生局、患者亲属、社会团体、宗教组织、村委会等多级机构参与调解,逐渐形成了调解网络化。据统计,借助调解网络协力成功调解的案件高达70%。
加大诉前调解的力度。对于案件标的高于五万的案件,巡回法庭予以及时立案。立案后法官对当事人进行释法工作,给其讲解诉讼流程、相关的举证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当事人充分了解了案件审理过程后,对于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的案件,法官会委托医调中心给予调解,对能达成一致的案件法院根据医调中心出具的调解过程出具民事调解书。法院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调解的案件高达90%。
借助专家力量促成调解。为了解决医患双方争议的医疗行为所涉的专业问题,医调中心建立了全市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学专家库,制定了医学论证制度,出台了《专家论证实施办法》和《专家论证工作要求》。巡回法庭也借助该专家论证的平台查明事实,加快了疑难案件的调解和办案速度。巡回法庭已有十余起案件组织了专家论证,最终均调解结案。
依据法律快速进入诉讼程序,做到及时判决。对于多次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法官会给当事人双方进行诉讼中的释法、解释案件的审理流程,指导案件快速进入审理程序。医疗损害案件是民商事案件中的疑难案件,巡回法庭为解决法官医学知识上的短板,借助卫生局之力,从全市各大医疗机构遴选20余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专家报区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采用“以案定人”的陪审制度使专家陪审员发挥其长处,协助法官查明案件实情,作出公正、公平的判决结果。
发布会上,巡回法庭的法官们还圆满解答了记者提出的多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