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天平杯征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

          发布时间:2018-04-23 09:51:50


            岁月如织,白驹过隙,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我已经三十又三,踏上法律工作岗位也已经十一个年头,念及往事,不胜唏嘘。浮生中虽无惊涛骇浪般地经历,亦无如平静碧波般地过往,然而却有那么一起案件会在静谧地夜晚搅弄我的心弦,牵着我的思绪回到2015年的仲夏。

            记得那时,我庭收到一起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此类案件对于我所在的基层法院来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案件,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却让我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2002年9月8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刘某林像往常一样驾驶货车沿连霍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行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车辆行驶连霍高速陕州区境内附近,与刘某良驾驶的货车发生追尾,造成乘车人刘某星死亡,被告人刘某林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被告人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为逃避法律追究,被告人刘某林于10月2日凌晨3时许,从医院逃走。此后,他被网上追逃及至归案。

            案件事实清楚,法官按照规定根据卷宗中所留被害人联系方式辗转联系到了被害人刘某星的妻子,欲向其告知诉讼权利及了解有关民事赔偿情况。刘某星的妻子接到承办人的电话有些许惊讶,情绪也有些激动,但表示愿意到法院来陈述事实经过。

            开庭当天,我正在办公室准备开庭所需材料,一阵嘈杂的脚步和争吵声打断了我,我蹙起眉:“工作场所不许大声喧哗,你们不知道吗?”说话间我转身对上来人,仔细打量。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两个四十五岁左右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女,两人显然是刚经历了长途奔波,呼吸中带着微喘,汗水正肆意地顺着他们的额头和脸颊流淌。

            闻听我的不悦,两人微怔,随后怯懦地小声问道:“我们是被告人刘某林案件的被害人家属,从石家庄来。你们通知我们过来开庭,请问是这里吗?”看到他们悲凄难掩的倦容,我敛了敛声,请他们坐下。两人落座后,开始向我叙述事情经过。从中年男子的口中我得知他是被害人的兄弟,眼前的中年妇女是被害人的妻子,在事故发生几年后已经改嫁,而本案的肇事司机则是被害人的表弟。

            “既然是亲戚,协商起来不是更好说吗?怎么还跑了,而且跑了十几年?”抑制不住心中的疑惑,我脱口问道。显然是被我突兀地疑问打断,他微愣了一下,说:“家丑不外扬啊,本来亲戚之间协商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由于上辈人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现在两家就像是仇人一样,还怎么说?我这个表弟也是,人撞了起身就跑,丝毫不顾及家人之间的感情,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

            庭后,我们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由于本案发生时间太久,且两家矛盾已经激化,调解过程基本上是在争吵与质问中进行,被害人兄弟竟说出要让被告人抵命的话。送走被害人亲属,我与庭长商量案件如何处理。一边是因过失犯罪认罪悔罪满脸期盼的被告人,一边是气愤难遏的被害人家属,空气似乎在瞬间凝固。沉默了许久后,我们几乎是同时说道:“北上石家庄,无论如何要化解这起人间悲剧。”

            八月的石家庄天气异常炎热,太阳炙烤大地,胳膊瞬间就晒曝了皮,顶着烈日,我和庭长敲开了被害人亲属的家门,将他们组织到我们入住的宾馆进行调解。也许是我们不辞辛苦地到来感动了双方亲属,他们开始平心静气地协商,然而好景不长,平静的气氛并未维持许久,两家人再次发生争吵。经过安慰和解释仍无法消解他们的情绪,我和庭长只好劝他们回去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就这样我们又组织了三次调解,真诚负责的态度终于打动了他们,协议在第五天达成,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两家人抱头痛哭。顷刻间,我的泪水也止不住滚落下来,案件从收案到结案共57天,我们用自己的辛苦和执着促成了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的欣慰难以形容。案件调解结束,被告人亲属很快履行了赔偿,两家人都非常满意,执意要请我们吃饭,被我们婉言谢绝。

            回到单位,我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中,这个案件结案后归了档,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直到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拿着鲜红锦旗,满脸盈盈笑意又一脸倦容的被害人亲属,我一怔,想到他们经历从河北石家庄到河南三门峡的长途跋涉只为来说句谢谢,内心犹如万马奔腾,久久不能平静……耳边响起了初任法官宣誓时的场景和誓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人民利益,恪守职业首先,严肃执法,公正司法,廉洁奉公,扞卫法律尊严,维护法制统一,为社会主义法制事业奋斗终身。”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目标时时提醒着我前路漫漫,更要不忘初心,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中路36号(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43814108 位访客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