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风采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网络游戏“套路深”——来自未成年人的骗局

          发布时间:2022-11-22 08:55:27


        上上网,玩玩游戏,

        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

        近日,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被告人与被害人均为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案件。

        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案情

        被告人曹某某、匡某某等人合谋,先在某语音APP上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房间名称诱使游戏玩家进入,通过语音筛选出年龄较小的玩家,谎称拜师可以领取游戏装备,欺骗被害人通过个人微信、发红包、微信群进行转账成功后,再解散微信群、删除被害人信息、解除银行卡绑定方式骗取钱财。案发后,二被告人均退赔被害人全部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本院认为,二被告人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均犯有诈骗罪,系共同犯罪。二被告人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具有坦白情节,积极退赔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自愿认罪认罚,均可以从轻、从宽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二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裁判结果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将目光放到了爱玩游戏的孩子身上。家长应时刻监管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情况,不要轻易将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密码、微信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尽量不设置免密支付,同时家长与孩子均应加强网络防骗意识,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责任编辑:娄若宁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胜利路106号  
        邮编:457000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