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简介 -> 法官风采

        以调促和 定纷止争

        ----365登录平台_365体育平台bet下载入口_义乌365医保电话号码县人民法院丁继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09-09-02 10:57:31


            丁继东,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2004年到365登录平台_365体育平台bet下载入口_义乌365医保电话号码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民一庭副庭长。该同志自2005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把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诉讼调解。今年1-7月份审理案件45件,结案43件,调撤案件41件,调撤率达95%,调撤率居焦作市第一。2007年结案80件,调撤率达99%,2008年结案92件,调撤率达97%,案件调撤率均居焦作市前列。2004年至今先后被365登录平台_365体育平台bet下载入口_义乌365医保电话号码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调解能手,被焦作市中级法院评为十佳调解能手、调解标兵、案件质量先进个人。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政治素质过硬  保持清正廉洁

            丁继东同志深知公平与正义是司法的灵魂。为此,他始终把政治素质的提高视为第一需要,努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把司法为民根植于思想深处,落实到审判工作中。该同志十分注重自身的廉政建设,把“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作为立足之本,严格遵守人民法院“五个严禁”的规定,多次拒绝当事人的请客送礼,真正做到了廉洁司法。

        探索调解方式  妥善化解纠纷

            为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丁继东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调解。一是充分利用法院、司法所、民调组织“三位一体”的调解网络,尤其是民调组织参与调解。案件审理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便于与当事人沟通的优势,邀请民调人员参与案件调处。二是利用律师及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主动与当事人双方的代理人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争取支持与配合,妥善化解纠纷。三是利用双方当事人的亲友参与调解,化干戈为玉帛。经过探索、研究,丁继东总结出“人文关怀”“对症下药”“把握时机”“情理并重”“案例诱导”“借助外力”六种调解方法,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开展调解回访  做到案结事了

            丁继东同志所调案件中,除当事人即时履行的案件外,凡是定期履行的案件,为确保权利人实现权利,在调解时就力促当事人之间设定逾期履行违约金,结案后不因案件结了就不管不问,而是延伸服务,在履行期限届满前积极主动与义务人联系,释法明理,督促其自动履行义务,切实做到了案结事了。自2007年以来,当事人即时履行或按期自动履行的案件占丁继东所调案件的90%。

            丁继东同志就是这样通过一起起案件的审理调解,化解了一件件矛盾纷争,为构建和谐、诚信社会而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

        责任编辑:郭卫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5225380 位访客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