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城法院以创建省级司法改革创新实践基地为契机,立足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特色法庭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山区”法庭、“旅游”法庭、“服务园区企业”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法庭等特色法庭,实现“一庭一特色,庭庭有亮点”,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聚焦生态立县,打造“山区”法庭
达权店法庭立足深山区实际,以推进诉源治理为契机,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多元解纷微信群为平台,全面加强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村(居)委会联系,形成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共同体。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力量,推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纠纷调解模式,联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任国庆同志打造“任国庆”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诉前,同时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调解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2聚焦全域旅游,打造“旅游”法庭
丰集法庭以助力辖区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打造“旅游”法庭。在西河管委会和黄柏山森林公园成立旅游纠纷巡回法庭,简化立案手续,实现速审速裁,以司法智慧助力全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深入景区开展旅游法治宣讲,规范景区经营服务行为,依法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景区“安全感”和“形象分”同时,深度护航辖区旅游及附加产业的健康发展,指导茶农、合作社正确签订买卖合同,为相关企业提供“个性化”司法服务,受到采茶工、茶农、茶叶合作社经营者们的一致好评。
3聚焦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园区企业”法庭
上石桥法庭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理念,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主动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优化商事审理机制,出台30条涉企司法服务举措,打造涉企案件“立审执”全流程绿色通道。开展“法官服务企业”“法官法律巡诊”等活动,常态化组织资深法官深入走访辖区内民营企业,定期对企业进行“法律体检”,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打破法律服务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玻璃墙”,切实为企业解难题、谋发展。悬挂“优化营商环境院企联系牌”,建立“法院联企微信群”,发布涉企政策、惠企举措、典型案例、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指南,答复企业法律问题,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
4聚焦乡村振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法庭
汪桥法庭以服务辖区乡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法庭,为辖区乡镇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建立“法官联系乡企”机制,在村委会悬挂“服务乡村振兴院企联系牌”,公布联系法官的姓名、联系方式及职务,方便辖区企业、群众及时反映诉求,切实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提效。